連結物件後的軸心問題

Page:1-1

試用版本:trueSpace3+


在了解連結關係之後,我們接下來要討論另一個主題「軸心問題」。在設定連結後,要注意各群組的軸心位置及方向,尤其軸心位置最重要,因為它影響旋轉時的中心點及方向。例如,以機器人的手臂來說,整個手臂的軸心要放在手臂與肩膀的連接處,如此在擺動手臂時才會有合理的結果。

不管您使用的是等位連結還是向下連結,軸心位置會落在第一個連結物,以竹蜻蜓為例,棒子是第一個連結物,二個翅膀為被連結物,所整個軸心會在棒子上,當然您也可以因應需要移動或旋轉軸心。

以真實的竹蜻蜓來說,軸心位置應該大約在棒子往下三分之一的位置(或更上面),要調整軸心很簡單,先選到子群組、或物件,按下「軸心」圖示即可顯示那個群組或物體的軸心,再使用移動工具,調整位置即可。

大家小時候應該都有玩過竹蜻蜓,相信很容易理解上面的解說才是。接下來,我們要解說的是人體部位的軸心位置,以手臂而言,由上肢、下肢及手掌組成,所以一個手臂就有三個軸心要注意它的位置所在。 一個在上肢與肩膀的連接處;一個位在上肢與下肢連接處;另一在下肢與手掌連接處。

這些軸心不是在建構手臂時就放在那個位置,在經過連結後,連結的位置不確定,您必須開啟軸心,然後移動到正確位置,上圖是筆者調整過後的結果。

接下來我們利用三個長條管子來模擬手臂的製作與如何調整軸心位置。

1. 使用圓柱體做成一個管狀物體,再複製另外二個,並調整它們的位置,如下圖。這三個物體類似上肢、下肢、手掌,然後我們將下肢「向下連結」手臂(成為"下肢群組"),上肢「向下連結」下肢群組。

既然是製作手臂,軸心位置要正確,否則在調整手臂的姿勢時,就會有問題。首先,必須先考慮物體要怎麼運動,再來檢查軸心位置是否正確,最後就是調整軸心位置。

2. 我們先調整整隻手臂的軸心,按下「軸心」圖示即出現軸心的座標軸,使用移動工具將它移動到最頂端(約手臂與肩膀的連接處)。現在旋轉看看什麼結果。

   

3. 接下來,調整下肢的軸心,按下「↓」及「←→」鍵,選取下肢群組,按下「軸心」圖示即出現軸心的座標軸,使用移動工具將它移動到與上肢連接處。同樣的方法,調整手掌的軸心。

4. 建立好之後,使用「旋轉物件」工具來調整下肢群組及手掌的姿勢,看起是不是很像手臂彎曲的效果呢?